〔107春W4〕
<以終為始> 108.3.4 Day107
春學季,第四週,週一天。
今天下午代班木工課。過往我在中學時期的木工課,感覺自己有點笨手笨腳。手勁一直使不太上,對於形的掌握也很生疏。當時的老師很有耐心,我有感覺到老師很大的包容。
世巍老師也是個內在溫潤的老師。雖然話不多,但該示範的技法、該提示的重點,都傳遞給孩子了。島嶼班進入木工課短短四週,孩子們都能很快地上手。
在陪伴孩子練習的過程裡,我再一次經驗由「一塊木頭」漸漸變成「一個心中的形」這樣的過程。裏頭需要一點切割與取捨,需要削、需要磨,但作品一二三裡,不需要「接合」、不需要「拼湊」。
這樣從「整體」出發的概念,在華德福教育底下是非常關鍵的信念。我們從一開始,就將孩子/ 人,放在一個整體底下去關照。去思考、去應變、去聆聽,他拖帶而來的命題、天賦是什麼。
孩子在切割的過程中,偶爾會遇到「鋸斷」了這件事,因此來求救。我看了看,我們不太選擇「把它接回去」這樣的選項。我試著和他們一起看看,因為這種「失誤」後,它還可以變成什麼來想、來創造。
如果生命的終點,就是一個完美,也是一個需要不斷經歷挫敗、失誤的過程。我們從一開始,就帶著這樣的信念上路,心境會有什麼不同呢?
<無遠弗屆> 108.3.5 Day108
第四週,週二天。今天是東方史主課程收尾的日子。孩子們依著他們所選定人物的時代背景,來進行個人口頭報告。
這次的目標是報告5分鐘,問答3分鐘。相較於秋學季的小報告,每個孩子都更有大將之風。寒假前就已經預告孩子,春學季之後,會加重、加深孩子站在台前的機會與練習。包括了每天的晨圈、以及主課程的回溯朗讀等。
孩子們的口說,這次僅能有一頁A4大綱來協助表達。我蠻驚豔每個孩子都能夠說得更好,可以發現他們有一定程度的消化,從自身「內在」說出他們有感觸的部分。
我也發現部份孩子對於東方史I以及東方史II的目標能夠有所感。他們能夠開始一點點去刻畫人物,進一步描述人物的遠遊過程與背景。
當然,比較可惜的是,島嶼班孩子的戲劇經驗不夠,這需要更進一步的堆疊。當「我」、「I」站在那裡,於是「我」、「I」就在那裡活生生地出現時,孩子的言說會更有感染、情感也更加深邃。
<科學課程> 108.3.6 day109
時序進入驚蟄,今天開始春學季的第二個主課程。
俊廷老師在第一天即領著孩子進行「科學」課程的破題。相較傳統直接給予「概念」的路徑,孩子在猜想、對話、觀察、描述裡享受科學的第一門課。整個過程,孩子的觸覺打開,口語表達也需要一再地向內心校正(而不是直接輸出片段的訊息),孩子對謎樣般的物件投以無止盡的好奇,也自然提起充滿意志的企圖,孩子們輪番上陣地,用手、用想像去勾勒那真實的圖像。
這真是一回活生生、充滿師生交流的科學見面禮。
<在實驗行動中流露直覺力> 108.3.7 day110
科學主課程進入第二天。大家或許會覺得奇怪,怎麼只稱呼「科學」。而不叫某某物理、某某化學之類的。我明白老師在鋪陳一條幽微的小徑。一般的大道上,有明確的「指標」,來吧!我們要來介紹某某定理、某某重要的概念。但,進入第二天的科學主課,孩子卻彷彿進行一場深入淺出的靜心。請放心,我們沒有在學校裡催眠孩子,或是要求他們做特定的靜心儀軌。俊廷老師透過的,是一次又一次更為精確的碰觸經驗(觸覺/ 基礎感官),來勾動高層的語言表達(高階感官)。
很讓人驚艷的是,平常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孩子,「突然間」可以「說得」很清楚、很豐富、很細膩、很出人意表。我好像完全不認得這些孩子似的。觸碰也引發孩子們對於彼此之間(以及與物體之間)的更深層認知。而「科學」的客觀描述練習、猜想,也讓孩子的自我進一步在這些話語中被更「具體」的塑造出來。
我從孩子的表情、氣宇中看得很明白。他們都被大大的補氣。當即時雨平穩又精準地捕抓與描述他碰觸到的物體時,我彷彿看到一位未來的難得工匠。當萱萱打破沙鍋、直指核心的猜想時,我看到她整個人被提升了起來,因著老師的真實看見與鼓舞。這股力道一直延續到下午第一節,她講話變成全班最有力量的孩子。當秋天,也想給出自己,上台挑戰自己的口說描述時,他字字珠璣,用字精準,但他仍面對全然去觀想的坎,如何得到真正的「圖像」。這點他進步好多,這個功虧一簣,我彷彿看到一個非常優秀的自動工程設計師,恍然若失地找到那組「夢想機器的原型與答案」。
想像、靈感、直覺是最高級的思考。也是最不死寂的思考。謝謝第二堂科學課,給足最多的溫度,讓孩子進一步學會聆聽,也流露豐沛的內在生命力。
<班會> 108.3.8 day111
從冬學季以來,島嶼班正式開過五次班會。前兩季,班會課比較機動的與體育課連用。
縱使這樣,對青少年來說,一個「更真實」的班會是很需要的。好比,練習讓一個會議有頭有尾(甚或更藝術化些);主席要掌控出席狀況、以及他要如何凝聚討論議題,並且適切地讓每個人都對這項議題,貢獻出自己的想法。而這個過程中,有共識嗎?還是懸而未決?歧見又在哪裡?在這樣的分叉點上,我們接下來的行動又該如何?
春學季,第四週。我們提前在小日記裡收集孩子對「轉學生」的看法與感受。孩子們針對可能的人數、性別比都有自己的定見。孩子們也對轉學生的學習進度感到關心與小小的擔憂。最後,我們還設想轉學生是否有可能一起參與到探索計劃裡頭。針對募款費用的「分配」,實際的可能方案又是什麼。
很開心這樣短短15分鐘左右的練習,一點一滴讓孩子能夠經驗到更為自主的可能。
<推銷的況味> 108.3.9 day +1(公共服務)
春學季第四週的週六,大雨滂渤。
謝謝孩子們再次參與到公共服務裡。家長們也來貢獻協力。
這次的場佈,孩子們一點一點承擔更多些。但在音樂快閃過程裡,也出現了兩個烏龍。一者,我弄錯了說明會休息的時間,錯失人流;二者,一開始募款箱沒給好好地擺著(出)。雖然都是小的環節,但也反應著,我們要有持續有不同的改變才行。
第二個部份,今天首先嘗試植物苔球的試賣,也搭配了嚮導老師分享的手工環保袋。這一天,星辰班與天使班也有攤位與商店。於是,鼓勵孩子直接走動推銷。植物苔球是宥子的發想,她今天頂著還沒完全康復的身體,一起來幫忙。也因為她的心意,成為唯一一個成功交流的苔球。
金錢結算與分享時,我們都感覺到自己對於這些「產品」的情感與認識都太過生疏,所以推銷時更難以「說得出口/ 說得深刻而進而打動人。」
這次的推銷也讓我們類比社會中相似行業,裡頭還有好多功課,考驗著我們如何投入更多情感,也投入更多意志進行修正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