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人生〔107秋W6〕

我拖帶著 已知 來到你眼前
你是否看著 嗅著 嚐著
我有我想望的顏色
你是否摘下你的眼鏡
願意真正碰觸 未知的我
潛進


<洞穴> 107.10.1 Day24

島嶼的孩子們性格都很鮮明。如果,大約六年的青春期是一個合理蛻變的歷程,孩子們的確也在練習結自己的蛹。
對多數的青少年來說,花氣力去找些認同的符碼是必須的。這種「依靠」可以有正向的觀察。好比,他得花極大的投注成本,包括時間氣力、甚或金錢,在同好團體裡一再地交叉討論切磋,最終才有一種歸屬感。
「及時雨」對於虛擬世界的電競是熱衷的,最近的他,喜歡棒球帽,也喜歡帽T,在室內,他也喜歡把自己的「戴起來」。中午午休時,需要有個「包廂」來閱讀,他寧可花時間來張羅這些,真正的休息反而不見了。這種若遮若現、渴望被注視又渴望不被注視的心情,對那種內在渴求還在摸索的階段,是再合理也不過。
第六週開始,小日記「解禁」一週。除了八正道的抄寫,讓孩子首次嘗試自由書寫。有孩子希望以英文來寫,有孩子說要寫不是流水帳的日常,有孩子說這樣我應該更不會寫......坦白說,我也不知道孩子準備好了沒,我只知道,如果小日記除了練字、練語文之外,還能別有洞天的話,孩子們的筆耕,也和他每日的「動」與「變」結合在一起。
期待有一天,這日誌真正變成一種自我蛻化的展露筆記,也是他若隱若現的自我對話筆記。


<真實> 107.10.2 day25

邁向第二個月,真實這個詞,會不時冒出在現場裡。
孩子們每天都有些新的或其實是已發生持續一段時間的細節。這些現象可能因為我的觀察狀態或是我展開行動的延續性、機動性,而有了不同的發展結果。
在表層上,孩子們還是需要一個足夠清晰的界線與戒律。好比,孩子們之於手機的使用/繳交作業的態度等。
在更深層點,我們自身對同樣事情的態度根本上是如何,其中的牽連更深。
這點,我非常欣賞姜姜老師在課堂的協力。雖然看似只是一趟數學練習。但孩子在許多面向上是得面對一種清晰感,醒的感覺。過程裡,老師有自然又幽默的化解方式。
這裡有種取徑可以暫且跳開感覺的沉重或輕浮,也可避免思考上的辯論與追殺,孩子自然喜歡面對真實,一種在戒律下的真實。

<聯想> 107.10.3 day26

更客觀的觀察,更真實的面對是昨天的反思。
今天戲劇老師帶來有趣的聯想題,你能夠知道藍色的柚子、金色的百香果、綠色的榴槤、黑色的番茄、白色的水蜜桃分別是哪一個孩子嗎?

<庖丁解牛> 107.10.4 day27

第六週,第三次的音樂課。我實際在課堂裡跟隨一起學習。發現孩子每天要吸收的部分真的是不少。
有蠻多的環節,就算是一個大人,也都可能處於「落後」的狀態,好比,中音笛的C大調基礎音階、杯子節奏等。音樂老師給的課程很豐富,孩子們在一種可以自在的情境下,除了吸收之外,也有許多原有情感上的釋放。這類的情境,在泥塑、繪畫、音樂課裡特別明顯。讓我更深刻地感覺到什麼是「被允許呼出」。
這種內在巧妙的整理,除了透過動手、歌唱、呼吸外,在<庖丁解牛>裡更談到了試圖全然精神內守,不隨著外在的感官,特別是眼觸,而散逸平衡於外。一個現場的老師,要拿捏出手的時機點。正如我看到音樂老師永遠先看到孩子的進展,面對孩子的失誤,部分情緒的發洩,也都有以點到為止的提醒,更為重要的是,老師一再再地有願意接納與支持的笑容與本心。這讓孩子在瞬間以及而後的一些些時間有了巧妙的轉化。
庖丁因為守住在肌理、骨骼糾結處的不輕易動氣,保持本然的平衡與應機的調動,而保有鋒利的刀不受損毀長達十九年。謝謝教師們,謝謝你們的臨在,同時提醒了我與孩子們更多。

<再觀三元的合作>107.10.5 day28

及時雨與秋天在島嶼班算是一拍即合。他們兩個都酷愛手作。特別是關於武器類的製作。他們做出來的小刀/ 彈弓模型都很有型。最近他們的交流越來越頻繁,削、磨、搓等幾乎就是他倆的共同語言。時而,在坐著的課堂裡,會替自己及旁人(老師)帶來一些困擾。當真正理解他們時,又有種不「做」不快的同理。這一把「火」很純粹,彷彿傳承已久,他們真正「自發」地在進行這股行動,甚或有可以打破所有一切節奏的狂熱,是創生也是毀滅。
這種創生在意志上格外可貴,但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擾而阻斷。好比,當情感的連結失去時。就像失去電瓶連結的摩托車,再好的引擎也無法帶動車體前進。另一種狀況是,生命力的韻律感、次第感混亂,反序、跳序、前後擺盪的幅度過於大,就像一台車缺乏好的潤滑,整個引擎出現猛然衝刺又會突然停擺的感覺。
上述這兩種狀況幾乎就是華德福教育8-14歲工作的核心。不過度智性的填充;不提早使用3C產品造成感官的混亂吸收;在課堂上,不論課程為何,極盡可能保有一種故事性的創發可能,讓孩子有機會找到真正吸入的通道。
我們經常有一種迷失,覺得給予課程、給予閱讀、給予足以「吸引」他們的東西(像卡通/ 3C)就是在讓孩子們學習了(吸收)。然而這類的吸收/ 交流通道大多都集中在頭部,認同性的思考/ 認同性的情感都容易在此被引動。孩子因此失去透過全身、透過真實的感受去觸發的高階思考。他們需要真正的觀察(是更整觀)、真正的肢體行動(在每個必須要的當下)、真正的平衡與可能的諦聽。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