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黑暗中找到光明的前進力量〔107秋W3〕

遁入意識的極限 碰觸未知的邊界
在光明裡 了了分明
在黑暗中 無拘的翱翔
當我勇於碰觸 甘於承擔
人 應有的溫度 光彩 力量
就此產生

潛進

<從夢・看人的清醒與睡眠> 107.9.10 Day10



柚子有很清晰的夢,細緻的場景,明確的出場人物;及時雨的夢很有他的風格,裡頭有戰鬥,也有一點殺戮;喧喧的夢很樸實,裡頭有人世難免的聚散;日告的夢似乎很多變,可以成為劇本的那種;秋天的夢則還沒在生命中出現。
孩子們對夢是好奇的。除了日常生活的重複性外(看鬼片做惡夢),也隱藏著預知的色彩。
若以海洋與島嶼的關係來描述睡眠的歷程,睡眠都是從清晰地崖邊,聽著潮來潮往、聽著浪花拍岸而逐漸進到熟睡的。第二階段的熟睡,如大洋裡穩定的湧浪,不論表層或是深層,似乎都可以比較恆定而沈穩。進到第三個階段,也是做夢的階段,如訊號般的浪頭,傳來遙遠之處的訊息,彷彿見不到的島嶼,傳來屬於它獨特的聲響,等待知音來解讀。
孩子自發地問:「做夢時,靈魂出竅嗎?」我點點頭,是哪,的確可以這樣說,我們「身體」的一部分是離開了原本「我的」肉身以及生命力所保護的範圍;另一部分,比較多情感、充滿藝術想像的部分,則到了更遠更遠的地方去相遇、去汲取靈感。
孩子們沒有反對這個狀態。......(喔,這真的是很難得的機會。 )於是,我繼續說,當那個調皮多變的我,漸漸回到我們的生命力及肉身時,兩者再次交融的一刻,靈感與日常的記憶交會,夢就出現了。
更後面,我們談,對自己做一個實驗。在夜晚睡前,進行一日的回溯;告訴自己幾點要起床,而試著不調鬧鐘,之後,看看你的夢會不會因為你的清醒,而有所不同?看看你的夢會不會因為你睡得香甜,而有所啟示?

<碰觸> 107.9.11 Day11



進入第三週,午餐的節奏越發穩定,雖然「土地」歌聲還沒全然釋放,但孩子已經能知道既定的流,有人服務、有人領唱,然後一同用餐。很喜歡孩子們在午餐時天南地北的聊,這年頭能夠和幾個人一起坐著好好吃飯,沒有其他外在的干擾與分散力,是十分難得的,像家人、也像族人一樣。
今天,我刻意在「飛」遠一點點了。孩子們當然是非常欣喜的。進入青少年的階段,學飛、學習勇敢地犯錯、摔落都是自然的。當一個成人有意識地知道孩子們正在往邁向承擔現世的責任而去時,「放手」將是須要時時提醒自己的。這一路的呵護與淬煉,不能只有以保護之名,孩子需要的是可以「選擇」,並且確實「承擔」所有可能的代價。
主課程裡,我們進入到「皮膚的碰觸」。我們稍稍模擬關上視覺。孩子在接近黑暗裡探索、胡亂碰撞;我們也稍稍演練透過手的觸覺來相互傳遞溫暖,讓拍打、搓揉、輕擊帶出可能的愛、可能的親密;最後,我們稍微加重一些力道,讓肘窩底層的痧浮現,不論是新進虛寒還是老傷,身體的訊號,冷熱麻漲緊鬆都透露著我們在面對內外邊界時的基本態度。
謝謝孩子們,希望自己能夠是一個越來越清晰的大人,也是一個越來越能坦然與真誠負責的大人。

<洗臉> 107.9.12 Day12




皮膚繼續進擊,因著柚子及喧喧的提問,我們討論著「撫觸」對嬰幼兒的重要性。其中,有一個參考的實驗,是描述恆河猴的baby,縱使它僅能選擇不同類型玩具的母猴,但充滿溫度、柔軟的布猴子,還是得到小猴最多時間的依賴。
此外,我們一邊繪製皮膚結構圖,一邊快速討論「好氣色」的保養。雖然大多「結論」都是老生常談,但真正練習洗臉時,還是殺出奇兵日告,他從肥皂起泡開始就非常有耐心,也懂得細細地按摩,走出特定的拉提路線。我蠻驚艷的。他說:「是媽媽教我的。」這種手把手的嫡傳功夫,特別珍貴。每個家庭,每個真實的大人,是否都能展露出特定面向的細膩與堅持呢,我想,做著做著,孩子看著、跟著,就會變成很棒的傳承。
頂著身體不太舒服來到學校,日告今日在語文練習的成語比手畫腳也使盡全力了,這樣的「全力碰觸」是我也還在學習的。

<啟動學習> 107.9.13 Day13




第三週,週四天,第二堂武術課。 翊玄師剛風塵僕僕從國外參與武術交流回來。而這堂課裡,只教請拳繫腰帶以及武訓兩事。
就看老師開始「小題大作」,孩子們從聆聽動作要領、仿作到集體測試;動作逐步從陌生到稍稍熟練;同時,孩子經歷讀秒的些許壓力測試;在規範視覺條件下,也磨練了手(體)感;甚或完全閉上眼睛,靠著觸覺以及心識來完成這看似簡單的繫腰帶。
最後,老師希望孩子盡力繫出自己滿意的腰帶。天地人中,腰帶代表著神聖的樞紐,也是人的角色;一個結代表一個承諾,不能過鬆,也不能太緊;在緊急時腰帶也是生命最後拼搏的夥伴,師者用心良苦地告訴孩子,始在禮、終在禮。一切必要的禮敬不可輕忽。
在這個時代,學習本身,關鍵已不在素材、取徑等。出發點還是回到最根本的心。
在教育的「叢林」裡,人性的光與暗絕非黑與白的兩極,正如昨天藝術繪畫課中呈現出來的灰。學習動力火苗的呵護、來自引領者下丹田(真正志誠的陽氣)徐徐持續不斷的氣息,也來自有足夠細微的草料(土/ 木,明確操作次第)配合一定程度的溫潤(水性,引領者的性情氣宇)來驅動。
一切的啟動與持續,都快不得、急不得、貪不得,是四大(地水火風)的悠悠調和。

<身體・四大・家> 107.9.14 Day14




在觀察兒童發展時,九歲的孩子渴望腳踏實地,以自己的力量在土地上安身立命。這一點初露的渴求,迎接著接下來的一連串經驗。
我沒來得及參與島嶼班孩子們的九歲,遙想起自己的九歲也是模模糊糊地。在日常裡,看著幾個男孩拿著褟褟米怎組合、怎玩都是一種屋子/ 家的圖像時,我一面心驚、也一面想著,這條「成家聚社」的經驗之路,還需要什麼樣的下一步。
營養學進入第三週的尾聲,我透過描述司馬庫斯的故事來傳遞家與四大(地水火風)之間的連結。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,故事已從一個世代更迭到下一個世代,不變的是,人/ 家人/ 族人如何想像並落實,親手打造自己的家園。
柚子是見多識廣的孩子,她說:「他們已經把山剷平了一部分,部落已沒有從前漂亮了......」是啊,我再唯美也不能將上帝部落定格不變,正如四大在大環境以及人體中的變化般,一切切都在變,人能夠做的,只是在這樣交換的過程裡,一口氣、一份溫度、一口水、一點結晶,逐步逐步地交換。
今天孩子蓋出它們合作的「四大之家」,他們說那是竹構的房子、有主結構;那也有水生池、有戶外淋浴處;有戶外窯烤爐、也有室內的暖爐;有門戶以及一個可能的高腳涼亭。想像力無邊......等待著意志力的落實。
我和孩子們說,也許不久的將來,我們能夠一起試著建構這樣的模型,在一塊,我們真正能夠做主、能夠安身立命的土地上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